展会倒计时
[ ]

新闻中心

10 月广东交通创新论坛聚焦轻量化巡检,赋能基础设施检测预警新变革

在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持续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的高效运维与安全保障愈发重要。今年 10 月 28 - 29 日,备受瞩目的广东交通数字化转型与交通安全发展创新论坛将在广东清远盛大召开。此次论坛汇聚行业精英,聚焦当下交通领域热点难点,其中轻量化巡检方向成为一大亮点,有望为基础设施检测预警、路网监测等方面带来全新思路与解决方案 。


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仅以公路为例截至 2024 年年底,四川省建成高速公路超过 1 万公里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传统检测手段弊端尽显。例如传统的道路巡检依赖人工,不仅效率低下,像上海以往人工巡检每天仅能派出三四辆工程车,一人开车,一名专业养护人员肉眼观察问题、下车拍照记录,且风险高、容易遗漏细微病害。而桥梁检测,过去常常需要大量人力攀爬至桥梁结构各处进行检查,耗时费力。

而轻量化巡检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在道路巡检方面,上海推动的基于 “北斗 + AI” 的道路智能巡检机器人成效显著。其定位精度达到车道级,能实时计算出结果,支持像素级的面积和长度计算,实现精确的病害尺寸计算,巡检速度可达到 80 公里 / 时。机器人所及之处,道路坑槽、裂缝等病害,隔离带损坏等异常情况都能精准识别,具备 40 多种类别道路病害和道路设施 AI 检测能力,准确率和召回率优于 90%,已陆续在上海、成都、珠海等城市开展应用 。上饶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引入的 AI 智能公路巡检设备及系统同样出色,小到 0.5 毫米的路面裂缝、0.0045 平方米的坑槽都逃不过它的 “法眼”,还能智能识别路面积水、路缘石损坏等多种病害与动态问题,整体巡检成本降低了 40%,综合巡检效率提高了 3 倍以上 。


桥梁检测领域,轻量化巡检也在不断创新。一些便携式、小型化的桥梁检测设备逐渐普及,无需大型设备的复杂搭建,检测人员可轻松携带至现场,快速对桥梁关键部位进行检测,获取结构应力、振动等数据 。部分地区还采用无人机搭载高精度检测仪器对桥梁进行巡检,无人机能够灵活抵达桥梁各个部位,包括人工难以到达的高空、桥下等区域,通过拍摄高清图像、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快速发现桥梁表面裂缝、混凝土剥落、钢结构锈蚀等问题,并实时回传数据至后台分析 。

论坛期间,将围绕轻量化巡检技术在基础设施检测预警及路网监测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讨。一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轻量化巡检设备与技术,提升检测精度与效率 。另一方面,交流如何构建完善的轻量化巡检体系,涵盖从设备研发、人员培训到数据管理、结果应用的全流程。


此次论坛还将展示众多轻量化巡检的前沿成果与成功案例,为参会者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届时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数千人将齐聚一堂,共同为推动轻量化巡检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度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相信通过今年10月的广东交通创新论坛,轻量化巡检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检测预警与路网监测水平,保障公众出行安全与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