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倒计时
[ ]

新闻中心

杭州绕城西复线隧道群智慧升级:“数字大脑” 破解山区交通难题,四新技术筑牢安全屏障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隧道群智慧化升级工程正稳步推进,省级隧道综合管控平台的引入与数字孪生、AI 算法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正为这条长三角交通动脉构筑起 “人、车、路、环境” 一体化智能管控体系,有效破解山区复杂路况带来的运营安全难题。
作为连接杭长、杭徽等多条高速的重要通道,杭州绕城西复线杭绍段全长 98 公里,桥隧占比超 70%,其中 25 座隧道包含 2 座 3000 米以上的特长隧道,自 2020 年通车以来累计通行车辆已超 1060 万辆次,日均断面车流量达 2.3 万辆次,货车占比高达 40%。受山区复杂地形与雨雾、高温等多变气候影响,隧道内车辆追尾、违规停车等突发事件频发,传统独立运行的监控模式曾面临 “看得见看不清、查得到查不快” 的困境,应急响应滞后成为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
此次升级打造的省级隧道综合管控平台,堪称隧道群的 “数字大脑”,通过多项技术突破重构了隧道管控逻辑。平台依托数字孪生建模技术构建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场景,实现车辆与隧道设施的数字化映射和轨迹还原,配合雷视融合感知设备,形成全时全域的全息化管控网络。系统集成的五大功能看板可自动识别违规停车、逆行、超速等 15 类交通事件,车辆识别率与事件抓取率均超过 90%,即便在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下仍能保持精准探测。
“以往隧道内发生事故,单是信息传递就要耗费数分钟,现在系统能实现‘发现即处置’。” 浙江省交通集团驻军坞隧道管理所负责人介绍,一旦检测到车辆追尾等突发事件,平台会立即向监控中心推送警报,同步联动车道指示灯、情报板和广播系统引导车流,并将事发位置、现场图像等信息一键推送至救援单位,应急响应时间已从过去的 5 分钟缩短至 3 分钟以内。在京津冀车路云融合项目的实践中,该系统更展现出强大的协同能力,通过统一数字底座实现监控、施救、养护等多方力量同步响应,2025 年以来西复线杭绍段事故平均到达现场时间已压缩至 8 分钟。
针对山区隧道基础设施监测难题,智慧平台还构建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应变计、温湿度传感器等 1200 余组设备数据,为隧道结构及机电设施建立 “健康档案”,可实时捕捉设施形变、设备异常高温等隐患。配合巡检机器人的 24 小时巡航与人工巡检形成互补,不仅将灯牌维护效率提升近 80%,更使硬路肩作业风险降低 60% 以上,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风险高的局面。
据浙江省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隧道群智慧升级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管理模式的深度变革。该平台与原有高速管控系统的无缝协同,以及在极端天气应对、重点车辆监管等场景的成熟应用,为山区高速公路智慧化运营提供了可复制的 “浙江方案”,也标志着浙江在智慧公路建设领域再次走在全国前列,为 “交通强国” 战略落地注入强劲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