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边坡及基坑监测技术展将举办北斗 + InSAR 融合技术论坛
在大湾区城市建设高歌猛进的当下,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星罗棋布。其中,边坡与基坑工程的安全监测,作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周边环境稳固的关键环节,始终备受瞩目。今年 5 月,大湾区边坡及基坑监测技术展将盛大举行,期间,一场围绕 “北斗 + InSAR 融合技术在高陡边坡微形变监测中的突破性应用” 的论坛,尤为引人关注。
大湾区地势地貌丰富多元,部分区域山峦起伏、地形陡峭,在道路修筑、高层楼宇搭建等项目中,高陡边坡工程数量可观。与此同时,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致使基坑工程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高陡边坡的微小形变,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是潜在滑坡的前奏;基坑的细微变化,也可能引发周边建筑沉降、开裂等严重后果,危及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传统监测手段在面对高陡边坡微形变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迫切需要更为精准、高效的新技术予以革新。
本次论坛将深入剖析北斗 + InSAR 融合技术的神奇魅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凭借其高精度定位能力,能够为高陡边坡微形变监测提供精准的三维坐标信息。而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则能通过分析雷达回波信号,获取大面积区域的地形变化信息,对毫米级别的形变都能敏锐捕捉。两者融合,堪称强强联合。一方面,北斗系统弥补了 InSAR 技术在定位精度上的些许不足,让监测数据的空间位置更为精准;另一方面,InSAR 技术拓宽了北斗系统的监测视野,实现对大面积高陡边坡的全面、持续监测。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融合技术展现出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往人工定期巡查,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察觉边坡在两次巡查间隔期间的细微变化。而北斗 + InSAR 融合技术可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无论白天黑夜、晴雨风雪,都能实时掌握高陡边坡的形变动态。一旦形变超出预警阈值,系统将迅速发出警报,为工程人员争取宝贵的处置时间。例如,在大湾区某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应用该融合技术对沿线高陡边坡进行监测。在一次强降雨过程中,系统精准捕捉到一处边坡出现毫米级的异常形变,及时预警后,工程团队迅速采取加固措施,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滑坡灾害,保障了工程进度与周边居民安全。
论坛期间,业内权威专家、学者以及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代表将齐聚一堂。专家们将分享该技术在理论研究层面的最新成果,深入解读技术原理与算法优化;企业代表则会带来众多实际项目案例,从项目实施流程、遇到的挑战到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示北斗 + InSAR 融合技术在高陡边坡微形变监测中的落地应用。
此次论坛的举办,对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边坡及基坑监测行业意义深远。它为行业从业者搭建起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促进知识共享与经验借鉴,加速北斗 + InSAR 融合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推广应用。同时,也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促使更多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边坡及基坑监测技术水平,为大湾区城市建设的安全与稳定保驾护航,助力大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