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交通产业规模达数百亿,全链条生态加速发展
在国家战略的大力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产业正蓬勃发展,规模已达数百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公路基建以及边坡基坑监测防护等领域的全链条生态正在加速完善,为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路基建: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明确提出,计划 3 年完成综合交通全口径(含铁路、机场)投资约 9000 亿元,其中公路水路计划完成投资约 6000 亿元。这一巨额投资将极大地推动大湾区公路基建的发展。
目前,大湾区内多条重要高速公路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京港澳高速公路广州火村至东莞长安段及广佛高速公路广州黄村至火村段改扩建项目横跨广州市天河区至东莞市长安镇,路线全长约 71.1 公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 “黄金走廊”,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升高速公路网络服务水平。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运用 GOSLAM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旧桥进行全方位、高精度扫描,采用 BIM 技术对商业桥进行整体建模,开展施工工艺碰撞检测等,确保施工安全可控。
此外,深南高速公路等项目的规划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京港澳、沈海等国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也在加速实施。这些项目的推进将加快贯通高速公路 “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 主骨架,推动国家高速公路网粤境段全面建成,使大湾区跨境跨省交通网络更加畅通开放。
边坡基坑监测防护: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随着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边坡及基坑工程作为基础建设的关键环节,其稳定性与安全性愈发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边坡基坑监测防护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相关技术不断创新。
今年 5 月 14 - 16 日,第五届大湾区边坡及基坑监测技术展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启幕。此次展会展览面积达 60,000 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 800 余家企业参展,全面覆盖监测设备研发、数据采集分析、自动化预警系统、应急处置方案等边坡及基坑监测全产业链。
华为、大疆等科技巨头将在展会上展示前沿技术成果。华为的 5G 智能监测云平台可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为边坡基坑监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大疆的无人机三维建模系统则能精准构建监测场景,助力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现场情况。中国电建、中铁高新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将携毫米级形变监测雷达、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等高端设备登场,展示大型工程监测的雄厚实力。此外,深圳地星智慧等创新企业将推出 AI 边坡稳定性预测算法、基坑自动化监测机器人等创新性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边坡基坑监测防护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在边坡和基坑周边部署大量高精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位移、应力、渗流等关键数据,并借助 5G 通信技术将数据快速传输至云端平台,实现对工程风险事件的实时监测、状态感知、主动预警及应急联动。
全链条生态:协同发展效应初显
公路基建与边坡基坑监测防护行业的发展并非孤立,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大湾区交通产业的全链条生态。在公路基建项目中,边坡基坑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先进的监测防护技术是保障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
例如,在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对商业桥拆除重建等复杂工程,需要运用边坡基坑监测技术确保施工过程中周边土体的稳定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公路基建项目的不断增多,也为边坡基坑监测防护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此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在第五届大湾区边坡及基坑监测技术展上,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企业齐聚一堂,构建起产业生态共融的良好格局。这种协同发展模式将进一步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提升整个交通产业的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产业在公路基建及边坡基坑监测防护等领域的全链条生态正加速发展,技术创新与项目建设相互促进,为大湾区的交通一体化和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和行业的不断创新,大湾区交通产业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