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展会开幕仅 21 天!600 + 企业押注‘监测黑科技’,这场大湾区盛会将定义未来 5 年行业标准
在粤港澳大湾区 “交通强国” 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下,第五届大湾区交通设施展进入 21 天倒计时。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全产业链展会,本次盛会以 “智慧监测・安全先行” 为核心,吸引全球 600 余家企业携前沿监测技术集中亮相,一场重新定义边坡基坑监测、道路健康检测等领域标准的行业革命即将爆发。
800 + 企业携 “毫米级监测” 技术集结,破解超级工程安全痛点
展会 60000㎡展区内,监测技术板块成为最大焦点。华为、大疆、中国电建等行业巨头将带来覆盖 “空 - 天 - 地 - 深” 全维度监测方案:
- 天空端:大疆最新一代 Mavic 3M 多光谱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与热成像模组,可对千米级边坡进行 0.05 米分辨率的三维建模,2 小时内完成传统人工需 3 天的巡检工作量;
- 地面端:中国电建的毫米级形变监测雷达,可对基坑边坡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扫描,监测精度达 ±1.5mm,提前 72 小时预警土体滑移风险;
- 地下端:中科传感的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通过在桩基内植入光纤光栅,实时感知地下 50 米深处的应力变化,数据刷新率从传统监测的 “小时级” 提升至 “秒级”。
数据对比: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本届展会主流监测技术可将隐患发现时间提前 90%,监测成本降低 60%,而预警准确率从 65% 跃升至 92% 以上。
5G+AI 重构监测生态,行业标准制定进入 “数智化” 时代
展会同期将发布《大湾区边坡基坑智能监测技术白皮书》,华为、腾讯等企业将联合展示基于 5G 边缘计算的 “监测云脑” 系统:
- 全要素感知:单个监测云脑可接入超 10 万路传感器数据,涵盖位移、沉降、水位、温湿度等 32 项指标;
- AI 自动研判: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系统可自动生成《风险等级评估报告》,减少 70% 人工研判工作量;
- 应急闭环管理:与消防、交管等部门系统打通,一旦触发预警,10 秒内启动 “监测 - 预警 - 抢险” 三级响应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中铁高新将展示国内首台基坑监测机器人,其搭载的视觉识别系统可自动识别混凝土裂缝,测量误差小于 0.1mm,并同步生成修复方案,推动监测行业从 “数据采集” 向 “决策支持” 升级。
万亿级市场窗口开启,大湾区成监测技术 “试验田”
随着大湾区 2025-2027 年 9000 亿元交通投资计划落地,展会成为企业抢占区域市场的 “战略要塞”:
- 政策红利:广东省《公路水运工程智慧监测导则》明确要求,2025 年起新建高速公路边坡监测覆盖率需达 100%,催生超 200 亿元监测市场需求;
- 场景优势: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超级工程现场将设立 “技术应用对接会”,参展企业可直接对接项目业主,缩短技术转化周期;
- 产业链协同:展会设立 “监测设备 - 数据服务 - 应急装备” 专区,力促传感器厂商与施工企业、设计院达成定向合作,构建 “技术研发 - 工程应用 - 运维服务” 闭环生态。
距 5 月 14 日开展仅剩 21 天,目前边坡基坑监测行业的头部企业 以确定参展亮相”。行业人士指出,这场盛会不仅是技术展示平台,更是未来 5 年监测行业标准的 “孵化器”—— 谁在此掌握技术话语权,谁就能在大湾区乃至全国基建浪潮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