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边坡与基坑监测作为保障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其技术革新备受关注。距离第五届大湾区边坡及基坑监测技术展盛大开幕,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5 月 14 日至 16 日,这场行业盛会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举行,届时,超千项前沿创新技术将集中亮相,为大湾区乃至全球的边坡基坑监测领域带来一场技术与理念的饕餮盛宴。
此次展会规模空前,预计展览面积达 60000 平方米,吸引了全球 600 余家企业参展。从监测设备研发到数据采集分析,从自动化预警系统构建到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展会将完整覆盖边坡及基坑监测全产业链。
科技巨头华为将展示 5G 智能监测云平台,凭借 5G 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稳定传输,大幅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效率。该平台能够整合各类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为工程管理者提供全面、精准的工程安全状态信息,辅助科学决策。大疆则带来无人机三维建模系统,无人机搭载高精度摄像设备,可快速对边坡及基坑区域进行全方位拍摄,利用先进算法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清晰呈现工程全貌,帮助监测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隐患点。
中国电建、中铁高新等行业领军企业,将携毫米级形变监测雷达、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等高端设备登场。毫米级形变监测雷达可对边坡及基坑的微小位移变化进行精准监测,精度可达毫米级,为及时掌握工程结构稳定性提供关键数据;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则能沿着光纤实现对温度、应变等物理量的分布式测量,对大型基础设施进行长距离、高精度的实时监测,全面感知结构状态。此外,深圳地星智慧等创新企业,将推出 AI 边坡稳定性预测算法、基坑自动化监测机器人等前沿成果。AI 算法通过对海量地质数据、历史监测数据的深度学习,能够精准预测边坡稳定性变化趋势,提前发出风险预警;基坑自动化监测机器人可在复杂危险的基坑环境中自主作业,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大大提升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展会不仅是技术展示的舞台,更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同期将举办 40 余场专业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标准制定者、工程方代表以及高校科研团队等齐聚一堂,围绕 “智能监测技术规范”“复杂地质条件下监测难点”“BIM+GIS 融合应用” 等热门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在 “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论坛上,专家们将针对当前智能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标准不统一问题进行探讨,致力于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推动智能监测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规范化应用。而在 “复杂地质条件下监测难点” 论坛中,结合大湾区独特的地质地貌,如软土地基、岩溶地区等,分享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开展边坡及基坑监测的实战经验,共同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BIM+GIS 融合应用” 论坛则聚焦于如何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对边坡及基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维护,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
为让参观者更直观感受前沿监测技术的魅力与应用价值,展会特别设置了沉浸式监测实验室。通过 VR 技术,模拟深基坑开挖实时监测、边坡滑坡预警处置等真实场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新技术如何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提前预警风险,保障工程安全。例如,在模拟边坡滑坡场景中,观众能看到监测系统如何通过传感器实时捕捉边坡位移、应力变化,数据如何快速传输至分析平台,AI 算法如何迅速分析判断并发出预警,以及相关部门如何依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展会还将设立跨界展区,联动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等领域,展示监测数据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深度融合案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边坡及基坑监测数据可与城市交通、能源、环境等其他领域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城市规划、运行管理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助力打造更加安全、智能、高效的城市环境。在应急管理方面,监测数据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对接,能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与科学处置,提升城市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第五届大湾区边坡及基坑监测技术展已蓄势待发,千项创新技术将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火花,产学研各界力量将在此深度交融。展会将以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示与交流,推动边坡及基坑监测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方向大步迈进,为大湾区的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安全保驾护航,引领全球边坡基坑监测行业发展新潮流。